黄金丰富文学网>历史>最後一个唐朝皇帝 > 第34章 大战在即
    对於李茂贞人等请伐山南的要求,杜让能和刘崇望持反对态度,崔胤和郑从傥建议朝廷居中调和,就像先帝调和李克用和朱全忠的矛盾一样。

    张浚赞成出兵,联合凤翔等镇将山南西道完全收归中央治下。

    在看完杨守亮这道进奏章後,李晔综合五位宰相意见,经慎重考虑,最终决定驳回李茂贞等人的奏章,并答应杨守亮入朝的请求。

    杨守亮这封主动请求入朝的奏章,加上李晔知道这场战争结局和杨守亮的下场,促使李晔做出了这个决定,杨守亮决不能杀,必须让他活着。

    历史上昭宗跟杨复恭撕破脸後,杨复恭从长安逃到兴元依附杨守亮。

    杨守亮没办法,准备从金州和商州一线奇袭长安,但被昭信防御使冯行袭击败,後来李茂贞等五人以杨守亮包庇杨复恭为由,上书请求讨伐山南,历史上的唐廷也没有答应。

    可李茂贞等还是擅自出兵兴元,朝廷被迫任命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,并诏削杨守亮官爵,此时的杨守亮,北面有李茂贞的威胁,南面与王建对立,堪称腹背受敌,他的几个义子子实、子迁、子钊都料定杨守亮必败,於是齐齐投奔王建。

    不久,兴元落入李茂贞手中,杨守亮与杨复恭及其义子逃亡阆州。

    乾宁元年,公元894年七月,王建部将华洪、王宗涤攻克阆州,杨守亮及杨复恭北逃河东准备投靠李克用,毕竟杨复恭和李克用的关系不错。

    父子二人一路风餐露宿,乞食为生,结果却在华州乾元县被韩建的巡逻士兵认出捕获,杨复恭被韩建蒙面毙杀,杨守亮则请求韩建把他送到长安。

    至於目的,则是想向朝廷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义父杨复光的功绩,表明自己不是逆贼。

    韩建虽然同意,但却用帛将他紧紧绑住,并堵住他的嘴巴,等杨守亮到达长安见到昭宗时,杨守亮已经不能说话,昭宗在延喜楼上问其反状,他只能点头。

    昭宗也不多问,只当他已认罪,於是执献太庙,斩杨守亮於独柳下。

    杨守亮被斩首那天,围观的京城百姓都流下了眼泪,从六部有司要员到监斩官,从贩夫走卒到世家大族,莫不为其伤心,整个长安城都处於一片哀伤当中。

    杨守亮的名声有多好,由此可见。

    一个人是好是坏,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说了不算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
    杨守亮唯一的不幸,就是有杨复恭这麽一个义叔、义父。

    他是杨复光的义子,而杨复恭是杨复光的亲弟弟,杨守亮一向重情重义,看到杨复恭即将殒命,哪里忍心,只能出面保住他,杨复恭以父亲的名义命他攻打长安,他也只能被迫从命。

    君要臣Si,臣不得不Si,父要子亡,子不得不亡。

    在这个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,他明知道起兵必Si无疑,但迫於杨复恭这个义父、义叔,他慷慨赴Si,他明知昭宗这个昏君根本不会救他,他还是让韩建把他送来长安。